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生态环境局锚定美丽泉城建设目标,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现代化,更好发挥生态环境监测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支撑、引领和服务作用,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全面提升监测能力,深入实施科技赋能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创新管理体系,全方位、多措施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为有效监测和控制颗粒物污染,强化科技赋能,组建“颗粒物光量子雷达监测网络”,用于城市扬尘监测、大气污染源定位、外来污染传输示踪探测。
据悉,光量子雷达只需要5—8分钟就可以绘制一张360度“大气污染地图”,快速的“抓捕”能力可以把突发污染源产生、飘动、消逝过程分析得非常清楚,也可以迅速掌握较大范围内颗粒物的排放变化。监管人员通过手机查看雷达绘制的“污染地图”可实现污染源快速溯源,及时到现场控源抑尘,形成“监测—推送—处置—核查—反馈”闭环工作机制,有效提高了监管效能。目前,济南市共布设15台光量子雷达,实现主城区全覆盖,实现颗粒物监测“由点到面”的扩展。
打造水生态监测网,探索温室气体监测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探索水生态监测体系建设,申报了“小清河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科研专项,运用MiSeq 高通量测序技术,首次建立流域水生生物类群DNA条形码库,完成水环境与水生态关系研究,探索建立本地化水生态评价方法,形成小清河水生生物名录、图谱库、生物标本库,留存下宝贵的生物档案。
启动黄河流域重点河流湖库水生态调查监测,范围涵盖黄河干流及6条支流、1条黄河伴行河流和4个重点湖库,共调查33个点位。调查组充分运用资料收集、现场踏勘、环境质量和生物采样分析、遥感监测等手段,调查到凤头潜鸭、夜鹭等60余种鸟类,发现鰕虎、黄颡、黄黝、罗非、鳑鲏等近20种鱼类,为济南市乃至山东省的生态质量改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探索开展城市碳监测评估综合试点工作,建成以高精度监测为核心,同时综合利用卫星遥感、地基遥感、无人机、走航等技术手段的温室气体“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为碳监测评估业务化奠定基础。
发挥自动监控优势,精准服务污染防治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充分发挥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科技优势、数据优势,推动构建“互联网+非现场”监管模式,精准服务环境污染防治工作。
建好网络平台,维护数据安全。在全市567家重点排污企业安装在线监测设备1232套,建成了固定污染源监测网络,形成强有力的排污监管体系。开展全市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业务实训,增强自动监控技术人员业务水平,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管好在线设备,提升数据质量。开展自动监控现场规范性核查工作,每周一次通报问题清单,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提高自动监控设施运维水平。创建济南市污染源“问题管家”智慧整改销号平台,构建“部门监管—问题整改—评估销号”全流程监管机制,实现污染源闭环管理,提高问题整改效率。
用好在线数据,提供数据支撑。充分利用在线监控平台,定期开展污染物排放量、排放浓度以及污染源日均值、小时值超标情况统计分析,编发污染源在线监测分析月报。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技术保障,每日第一时间向区(县)分局推送在线监控企业减排量、减排率等情况,筛选应停未停等异常线索,编发《废气污染源在线监测快报》,为落实应急管控措施、督促重点排污企业减排提供数据支撑。(王伟 孟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