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古人认为:“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此时,夏日的暑气还未完全消散,怡人的秋色慢慢铺陈开来,秋云飘逸,秋水如镜,秋阳透亮,阵阵微风带来舒适与惬意,正是“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一叶知清秋,万物皆关情。古人对处暑的三候观察细致而透彻:一候鹰乃祭鸟,处暑第一个五日中,老鹰也开始感知到秋的肃杀之气,冷酷地搏杀猎物;二候天地始肃,第二个五日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肃杀之气渐起;三候禾乃登,第三个五日,稻子高粱等开始成熟。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陆游用十个字便说透了人们对处暑后凉爽天气的喜爱。处暑之后,最大的物候变化在风和云。在白居易的观察中,处暑时“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此时的风是轻柔凉风;此时的云,已从夏日浓厚的积雨云,渐变成丝丝缕缕的卷云或淡积云,“天高云淡”“七月八月看巧云”即指此时。
对农人来说,处暑就要忙活起来了。农谚道:“处暑三日无青穇”,此时地里大部分粮食作物开始成熟,农人要忙碌着收庄稼了。而一些处在生长关键期的作物则需要充沛的雨水,甘薯正膨大,夏玉米、高粱陆续可收,苹果、梨子等水果也在最后的膨大定型期,这些作物对水分要求相对偏多。这种情形在山东多地的民谚中也有反映,如“处暑雨如金”“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实也难收”“处暑雨不通,白露空用功”。
在二十四节气中,处暑显得有些低调,它的名字既不像立夏、立秋那么鲜明,也不像惊蛰、谷雨那样灵动。但处暑却蕴含着天地之大美,生命之智慧。没有处暑,炎夏将永无止境。当经历过繁盛的生长期,终将迎来沉甸甸的收获期。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